湘西州首张“湘林碳票”签发
4月21日,湖南省林业局签发首批“湘林碳票”,湘西州首张“湘林碳票”正式获批,标志着湘西州在林业碳汇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。
2025年1月1日起,湖南省正式施行《湘林碳票管理办法(试行)》,这是全国范围内探索林业碳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之一。“湘林碳票”即全省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人工乔木林地、竹林地、油茶林所产生的碳汇量的官方凭证,其碳汇量经过计量、监测、审核、登记、签发等程序确认后,可制发“湘林碳票”,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凭证,具有交易、抵(质)押、融资、抵消碳排放等权能。
作为湖南省首批“湘林碳票”应用先行区,湘西州首张“湘林碳票”项目区位于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,项目面积为565.37公顷,初始碳票减排量39850吨二氧化碳当量,初始碳票计入期为2006年至2020年。该笔林业碳汇全部交易变现后,预计可获得经济收益超300万元,将有效促进项目区林农增收,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。当前,湘西州正积极探索“碳票+文旅”“碳票+金融”“碳票+司法”“零碳+”产品等生态价值转换模式,创新推出“零碳村居”等示范场景,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实践样本。
湘西州是世界地质公园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、国家森林城市、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,被誉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,林地面积1733.39万亩,占国土面积的74.70%,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%以上,森林蓄积量6112.89万立方米,全州森林碳储量达2785万吨,折合吸收了1.021亿吨二氧化碳,林业碳汇开发潜力巨大。林业碳汇生态价值的转换对促进林农增收、推动绿色发展与林权制度创新、实现乡村振兴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路径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起到重要作用。
涨知识
1 什么是“湘林碳票”?
2025年1月1日起,湖南省正式施行《湘林碳票管理办法(试行)》,这是全国范围内探索林业碳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之一。“湘林碳票”的推出,不仅推动林业碳汇的市场化应用,还为绿色金融、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。
2 “湘林碳票”是什么?
“湘林碳票”即全省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人工乔木林地、竹林地、油茶林所产生的碳汇量的官方凭证,其碳汇量经过计量、监测、审核、登记、签发等程序确认后,可制发“湘林碳票”,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凭证,具有交易、抵(质)押、融资、抵消碳排放等权能。
3 “湘林碳票”的主要功能
碳排放抵消: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大型活动组织者、社会公众可自愿购买“湘林碳票”,抵消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,实现碳中和。
生态补偿:可用于替代履行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(生态修复)责任。
绿色金融:“湘林碳票”可用于抵押贷款、融资、碳汇投资、碳汇仓储等金融应用。
碳市场衔接:“湘林碳票”未来可能与国家碳市场或其他地区林业碳票市场接轨,推动跨区域碳交易。
4 “湘林碳票”面向多种类型的申请主体
包括:企事业单位(能源企业、制造业、绿色科技公司等)。集体经济组织(村集体、合作社)。 个人(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林地、林木所有者)。
5 申请“湘林碳票”的条件
申请林地必须是权属清晰的乔木林地、竹林地、油茶林地。单个项目面积不得低于100亩。乔木林地碳汇核算期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,竹林和油茶林的核算期需参考后续方法学规定。不得与其他已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(如CCER、VCS)重叠。
6 申请流程
提交申请:申请人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“湘林碳票”申请材料。
县级审核: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初审,公示5个工作日,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审核。
签发碳票: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省林业局,省林业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审定、签发“湘林碳票”,并抄送省生态环境厅。